冬季养生专家谈(2)

发表于 谈婚论嫁

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,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,甚至会表皮脱落,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发痒。老年人皮肤腺体分泌功能减退,又缺乏皮脂润滑,而且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,诱发瘙痒,更易发病。


饮食预防:适量吃些含脂肪的食物,改变全素饮食。不吃或少吃酒及辣椒、芥末、大蒜等辛辣食品。脂肪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,因而具有防止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。


生活预防:选用纯棉内衣,常换洗。冬季洗澡每周一次为宜,以37~40 水温洗15分钟即可;应选择中性护肤浴皂,忌用碱性大的肥皂或药皂;浴后在全身涂抹润肤露。


专家提示:瘙痒症还与许多系统疾病有关,如内分泌的改变、消化不良和便秘、过敏性因素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、肝胆疾病、部分肿瘤等。因此,预防冬季瘙痒症还应及早发现并治疗其他各种相关疾病。


专题:起居运动应季安排有讲究


根据季节气候特点适当运动以调节身体机能,同时,积极调摄精神状态和饮食起居,掌握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,才能保证身体健康。


春季


春捂秋冻,衣着应逐渐减少,不宜一次减太多。春季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减少白天的困倦。运动宜选择节奏比较慢而且运动量不大的方式,不要出大汗。晨练以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拳等为佳。节假日可结伴郊游、赏花踏青、放风筝等,有助于改善机体功能。


夏季


夏季宜早起,最佳就寝时间是22:00~23:00,最佳起床时间是5:30~6:30,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最好在1小时左右。夏季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持续时间不宜过长,如早晚散步代替跑步、练习健身球等。夏季运动以游泳为佳,既可健身,又消暑。运动时需预防中暑,可饮用一些运动型饮料,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、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。


秋季


秋日适宜早睡早起,中午可适当午睡40分钟到1小时。入秋后天气逐渐变凉,应注意添加衣物,但衣物添加不宜过多,以使机体逐渐适应气候转冷的变化。秋天秋高气爽,是适合运动的季节,适合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练拳、打球、登山等运动,但运动量不宜过大,以防出汗过多,伤损阳气。


冬季

01083-1743879319-YOYO,1girl,solo,blonde hair,blue eyes,twintails,long hair,bangs,looking at viewer,bare shoulders,ribbon,smile,hair ribbon,blurry.png

冬季宜早睡晚起,保持充足睡眠。太阳升起前,霜寒重,雾气浓,空气质量差,不适宜室外晨练。室外晨练应选择在向阳、避风的地方进行。冬季运动应提高强度,增加有氧运动量,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,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,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,改善机体抗寒能力,同时还能消耗体内脂肪,防止脂肪堆积。


专题:四时之气与五脏养生


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这是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,也是人体的代谢规律。


春季养肝


按中医五行理论归属,春为木;肝喜条达,与木的生长相类似,因此春季是肝木旺盛的季节。春季宜养肝但不宜过补肝阳,而是应该养阴柔肝,鸭血是补养肝阴的佳品;选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,如玫瑰花、佛手瓜等,有助于肝脏条达之性;选择清肝明目的食物,如可适当食用马兰头、苜蓿、蓬蒿菜等。


夏养心,长夏养脾


夏季属火,因火气通于心,心在五行中对应火。所以,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,使人心神不宁,导致心烦,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原因。因此,夏季应该多食谷物、豆类、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植物蛋白的食物。长夏最脆弱的部位是脾。因为脾喜燥恶湿,而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。养脾可以多吃些豆类,如绿豆、白扁豆、荷兰豆、红小豆、豌豆等,可除湿健脾。


秋季润肺


中医学认为,燥为秋季的主气,称为“秋燥”。肺为娇脏,性喜润而恶燥,燥邪犯肺,最易伤其阴液。秋季饮食要以“滋阴润肺”为基本原则,可食用一些养阴润肺的食物,如泥鳅、鸭肉、芝麻、核桃仁、百合、糯米、蜂蜜、牛奶、银耳、莲子、梨等。防止机体在肺阴虚的情况下再受燥邪的影响。


冬季补肾


冬季“交九”之后,体内亦是阴盛极,阳始生。体之阴阳根之于肾。所以,数九寒天的摄生即调摄肾之阴阳。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藏”,而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”。肾阳不足宜食羊肉、韭菜、豆类食品;精血不足宜食海参、紫菜、鱼类以填精补血。《饮膳正要》指出:“冬天寒,宜食黍,以热性治其寒。”因此冬季适当增加温肾壮阳、滋补肾阴的食品的食用是摄生的重要措施。
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